杯具的選擇

        這篇來說一下我對杯子的一些想法,也順便幫即將在賣場上架的杯具打個廣告,我選玻璃杯主要看三個地方:透光度、接縫處與杯壁,以下將分別說明:

透光度

杯子洗淨擦乾後,在燈光下可以觀察杯子的透光與折射,最普通的玻璃是以二氧化矽為主原料,再加上其他化學物質燒製而成,如果是製成杯子通常還會加入氧化鉛,傳統上將氧化鉛含量在24%以上的稱為水晶杯,以下的則稱為水晶玻璃杯。

        氧化鉛比例越高杯具的折射係數就會越高,透光度也較佳,在燈光下也更加炫目,但知名大廠為什麼把氧化鉛的比例控制在24%~26%?(這也是最常看到的含鉛標示量)這是因為超過這個比例所能增加的透光效果並不明顯,加上含量過高會有溶鉛的問題,不適合餐飲反而是用於藝術創作較多。

(5-1)Villeroy & Boch的馬丁尼杯.jpg 

 

        大家可能常聽到一種說法,用含鉛水晶杯裝酒類飲用會鉛中毒,而體內含過量的鉛會有智力下降、記憶力衰退與失眠等問題,讓很多人將這些高級水晶杯拿來擺飾而非飲酒,但我看過一些比較統整性的說法,大家應該可以放心

(5-1)Bormioli的馬丁尼杯.jpg 

 

        首先,飲酒大多為常溫或低溫,而鉛在高溫才容易溶出。其次,飲酒很快就會喝完,而這類實驗的酒精都是在容器裡泡很久(有些長達數年)才會溶出對人體有害的含鉛量。最後是我的看法,e04…都已經在喝酒了還擔心三小鉛?酒精對智力還有認知功能的損傷更大吃點鉛不會屬的~(不過還是請專家指點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有誤

 

接縫處

有些高價杯會標榜『一體成形』,這是因為平價的杯具大多不是一體成形,在杯腳與杯體連接處會有明顯的接縫:

(5-1)接縫一.jpg 

 

        高腳杯在杯腳的部份接縫更明顯,有些甚至是延伸到杯底

(5-1)接縫二.jpg 

 

        非一體成形的杯具很好辨識,除了有接縫,在杯腳與杯體連接的地方會有點混濁,透光度很差,下圖可作個比較:

(5-1)一體成形.jpg 

 

        一體成形的杯具是在製作時直接吹拉而成,製程較為困難成本也較高,但這樣的杯具不會有接縫,也不會有透光度特差的部份,名廠出產的杯具大多為一體成形,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原因即在於此~

 

杯壁

        杯壁厚薄也是挑選杯具的考量之一,杯壁越厚透光度越差就調酒來說並不是薄就一定好,因為壁薄相對容易破損,而且短飲型調酒如果用的杯子壁太薄,會因為保冷效果較差提早失去風味~

(5-1)杯壁.jpg 

 

        杯子製作完成後,唇舌接觸杯緣時會有一種『刮刮』的感覺,有些製作會將杯口切掉並重新磨製(稱為切口薄邊處理),經過處理後的杯緣會比較光滑,但缺點是杯緣會稍稍比杯壁厚一點,無論是在視覺或觸覺上我都不是很喜歡,感覺很像『多了圈東西』還是偏好杯緣與杯壁同厚薄的杯子。

(5-1)切口薄邊.jpg 

 

杯具的購買順序建議

        剛開始學調酒至少要有三種杯具:馬丁尼杯、果汁杯與可林杯,這三種杯具可說是蠻萬用的組合,馬丁尼杯幾乎可以運用於各種短飲型調酒;果汁杯用於長島冰茶螺絲起子新加坡司令等有大量果汁的長飲型調酒;可林杯則用來調製含碳酸飲料的調酒。

(5-1)萬用杯組.jpg 

 

        到了第二階段可以開始考慮購買飛碟杯與香檳杯。飛碟杯是調製霜凍類調酒最好用的杯型,杯口大比較容易擺放小湯匙;香檳杯可以用於氣泡酒調酒,因為杯身狹長可以看著氣泡自我感覺良好~

(5-1)飛碟杯與香檳杯.jpg 

 

        最後再加上常見的威士忌杯與SHOT杯,大概就可以調製所有類型的調酒,以下是賣場之後會上架的一些杯型,有興趣的人客要來注文一下啊~

可林杯與高球杯

(5-1)可林杯與高球杯.jpg 

 

啤酒杯與酸味酒杯

(5-1)酸味酒杯與啤酒杯.jpg 

 

威士忌杯(又稱為Old-fashioned杯)

(5-1)威士忌杯.jpg 

 

馬丁尼杯

(5-1)馬丁尼杯.jpg 

 

SHOT杯(又稱為烈酒杯)

(5-1)SHOT杯.jpg 

 

        明天賣場就會將杯具全面上架了,屆時會有詳細的品牌、規格、容量與價格,人客記得來逛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癮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