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 侍酒師的表現力.jpg

本書作者田崎真也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最優秀侍酒師大賽冠軍,但本書並不是要讓讀者了解如何成為一位侍酒師,而是如何透過侍酒師的方式思考以及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用語,細細去感受飲食、生活與人際互動。

 

第一部份超兇,作者把所有常見的行銷用語都尻過一輪-『手工製作』、『嚴選素材』、『當地食材』、『日本國產』、『有機栽培』、『秘傳醬料』、『長時間烹煮』、『遵循古法』對啊,這些詞彙皆與美味沒有絕對的關係,只是敘述程序或材料來源,對於味道也沒有提出具體的形容,但彷彿這樣寫食物就會在潛意識的作用之下,覺得應該會很好吃吧?

 

有些用於形容食物的詞彙作者也覺得不太ok,像是『Q彈』、『溫熱』、『濃厚』等,也對日本人普遍認為『沒有異味,就是美味』的思考方式不能接受,覺得這是很沒禮貌的事,例如有人端出拿手的羊肉料理給你,你的回應卻是『吃起來沒有羊騷味很棒』,或『意外的很像牛肉呢』這種,有想過創作者的感受嗎?

 

這樣的思考方式,也影響到日本酒的金賞比賽,當酒造越來越了解評審喜好,就會傾向去釀製材料相近、無色無味如同水一般的淡雅日本酒,而不是展現在地特色、原料或藏人工藝,使得金賞日本酒的差異越來越小。

 

第二部份解釋侍酒師為什麼要有共同的語言,要以第二種語言的態度來學習,即使現有的科技再進步,能對成份與香氣分子進行解構,對於嗅覺的分析有些還是要仰賴嗅覺,作者認為嗅覺是五感中最容易訓練,但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感覺,如果可以,嗅覺從小訓練最好,還建議如果要打電動等成年再打(好跳的結論)。

 

書中有提到一個概念我覺得很贊同,常常不懂為什麼有些人會對保存或賞味期限有個很深的執著,彷彿只要過了那個特定的時間點東西就會突然變得壞掉或不好吃;期限前就算看起來怪怪的也照吃,期限後即使沒什麼變化也要丟。期限只是一個參考,食物能不能吃飲料能不能喝,如果連用嗅覺、視覺都無法判斷,那吃壞掉的東西也是剛好而已。

 

最後的部份是嗅覺訓練的方法,不只侷限於葡萄酒,作者結合自身學習的經驗,舉了許多例子像是拉麵、咖啡、日常飲食等等,裡面有推薦一個神奇吃法:先吃咖啡凍,再喝啤酒,等等po完這篇要去試一試ㄌ。

 

本書雖然一直在尻日本人對飲食的形容不精確也不適當,但其實這樣的現象應該不只在日本,我寫文案時也很容易陷入這些已經『習慣』的用語,但仔細想想他們還真的是蠻沒意義的,看完本書要進行一個檢討的動作(你看又是一句廢話結論)。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調酒

------

官網書籍區連結

↑全面七九折

 

蝦皮書籍區連結

↑加購各種商品五折起優惠

 

米絲阿樂局活動報名網站

↑想參加米絲的各種調酒活動嗎?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癮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