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樂趣究竟為何?人家說會喝肯巴利酒的都是有品味的人?真的假的?
頁數: 91
酒名: 內格羅尼 (Negroni)
酒譜:
1 OZ. (30ml) 琴酒
1 OZ. (30ml) 肯巴利苦酒
1 OZ. (30ml) 甜香艾酒
將所有材料冰搖蕩,濾冰後倒入雞尾酒杯,
或裝滿冰塊的威士忌杯中。
以橙皮捲作為裝飾。
關於內格羅尼,書上記敘到,首次出現這杯酒是於1920年的某日,
在佛羅倫斯的一家酒吧— 卡索尼(Casoni) 中。
這杯酒可說是經典的開胃雞尾酒,美國佬的變奏版。
調酒師 史嘉勒沙利(Gloomy Scarselli)為了常客,
內格羅尼(Count Camillo Negroni)而創作了這杯酒,
蒙大拿的牛仔 紐約的賭徒 他非常喜歡這杯加了琴酒的午後美國佬,
之後酒吧的常客們也都紛紛要求要這杯內閣羅尼版的美國佬
關於內格羅尼 (Negroni):
一連M了好幾杯,總算寫到這杯N開頭了,這杯之後就只下剩33杯呢!(揮汗撥瀏海),
再看這篇之前,先讓我們倒帶,回轉到美國雞尾酒博物館的第二杯~阿美麗卡諾 —
美國佬(Americano),來回顧一下肯巴利苦酒的故事。
*肯巴利苦酒,由嘉斯帕雷 坎帕利(Gaspare Campari)所創,公司位於義大利米蘭省的
賽斯托-聖喬凡尼(Sesto San Giovanni),其鮮豔的紅色來自於胭脂蟲色素。
(上次去上課講成珊瑚蟲~~~我對不起東海大學~T^T)
內格羅尼這個名子,使我們與人客之間常常開玩笑,說這杯叫做"那個弄你",
它又苦又甜酒又重,很多習慣少女系雞尾酒的人客一喝,常常是立馬中風,
但許多重型醉漢卻對這味愛不釋手~究竟是為~什~麼~捏?本篇帶你來了解!
內格羅尼雞尾酒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也就是翡冷翠(Firenze)來著,
話說我一直到去年朋友歐洲行回來,我才赫然發現...原來這兩個名子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啊啊啊...
(註:翡冷翠是徐志摩從義語Firenze所翻譯而來,佛羅倫斯則是英語的Florence音譯)
關於內格羅尼的歷史,雖然在時間上並沒有很確切的記載,但整個故事算是十分清楚,
這杯酒大概在西元1919年至1920年之間,在翡冷翠的酒吧卡索尼(Caffè Casoni)裡被創作出來的,
在歐洲地區都有許多的「Caffè」,指的並不是只賣咖啡的咖啡廳,
而是有酒與各式飲料,通常也有供餐的小店。
書上也有提及,內格羅尼來自美國佬的變體。
它的誕生,大概就在客人的要求之下,調酒師以琴酒取代原本酒譜裡的蘇打水,
並且有別於美國雞尾酒上常用的檸檬皮裝飾,內格羅尼改用了橙皮來添加風味,
除了與肯巴利苦酒的風味十分搭配之外,在當時也凸顯了它獨樹一格的特色。
而顯然人客們也非常喜歡,使得這杯酒受到廣泛的熱愛並且流傳至世界各地。
這杯酒的誕生地卡索尼(Caffè Casoni)目前已經被義大利服裝設計師Roberto Cavalli給買下,
改為他自己旗下品牌的Caffè Cavalli~ 一如他十分華麗的設計風格
不知道他是哪位?
是的,他老兄就是Cavalli Vodka那個白蛇傳主題瓶身的設計者來著,
個人覺得他設計的衣服挺好看的,但酒瓶......
由於這杯雞尾酒相當地受到歡迎,當初點酒的人客內格羅尼先生的家族,
甚至因此決定興建了一座酒廠,用以專門製作內格羅尼,
沒錯!一瓶瓶調好的內格羅尼~~~
這位鬍子尖尖帽子高高的仁兄就是內格羅尼先生(Count Camillo Negroni)。
由內格羅尼家族建廠生產的瓶裝內格羅尼~目前有三種酒款~(詳細請點入連結網站觀看)
(瓶裝內格羅尼的銷售標語,"苦酒苦口但顧肝,琴酒愉悅卻傷身~內格羅尼,健康與快樂之間的平衡點"
"Negroni, The bitters are excellent for your liver, the gin is bad for you. They balance each other.")
而內格羅尼的組成結構其實十分符合典型的雞尾酒格式,包含了烈酒、糖、苦精、與水。
其中 肯巴利苦酒的苦中帶甜 與 甜香艾酒甜中帶苦,都同時具備了糖與苦精的作用,
加上琴酒與冰塊所融化的水,就是一杯內格羅尼雞尾酒了~
肯巴利苦酒這名子其實不是我因為他苦才這樣叫的,而是這類型以複方草本萃取物製作,常帶有苦味的
香甜酒,就稱之為苦酒,我們調酒時常用到的苦精,就是一種濃縮的苦酒。
這類酒就稱作Bitters或Amaro,後者是義大利文,都是苦的意思。
用一個冰製的容器盛裝的~世界上最大杯的內格羅尼!
若各位有看過強尼戴普與安潔莉娜裘莉主演的色遇(The Tourist),可以看到片中,
兩人在義大利大喝內格羅尼與美國佬~
色遇是好萊塢翻拍自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電影~色計(Anthony Zimmer),
個人很推薦後者~尤其看過後者之後再看好萊塢版會覺得實在是...很負雷......
調製心得:
苦味的樂趣究竟為何?人家說會喝肯巴利酒的都是有品味的人?真的假的?
當然,口味這件事因人而異,但是肯定的是很少喝酒的人,多數不大能接受這樣又苦又濃的酒,
不過苦味像是一種刺激,在這刺激之後若獲得舒緩,隨之而來風味的愉悅會令人倍感陶醉。
內格羅尼酒譜非常簡單,連同比例都全是一。這樣材料古典,比例古典的雞尾酒,
較少喝這類酒的人客往往無法接受,因此坊間酒吧常常可以看到改變比例,
或是替換材料的作法,目的都是希望能使這杯酒更加大眾化一點。
常見的作法就是針對肯巴利苦酒這個頭號敵人,削弱它的苦味,降低它的比例,
甚至以其它種類的Amaro或來代替,像是以Campari的好兄弟
Aperol來取代的變奏版~Raultini(注意它已經不是Negroni)。
但如同馬丁尼一般,這類的酒其實本來有著頗高的飲用門檻,
為了降低門檻而調整作法所調出來的,往往會有點偏離原本的風骨來著,整個就沒fu,
但不調整卻又令這杯酒有"曲高和寡"的嫌疑,所以在調製這類雞尾酒的拿捏,
對於調酒師會是一大考驗。
此外,這類如三重奏一般的雞尾酒,我認為它最巧妙之處就是以相同的比例達到三種材料的平衡,
因此一但選酒的風格改變,比例上就很可能要作調整。
能使這杯酒較大眾化的作法就是選用清爽的琴酒(例如 英人Beefeater 24),
搭配像是朵琳(Dolin)這樣的香艾酒,然後降低肯巴利苦酒的比例。
整體可能會調整為2比2比1(肯巴利減半)。
另一種作法就是,雖然選用風格強烈的材料,但透過攪拌的影響使甜味與口感達到最適當的狀態~
因為風格強烈的材料,本身就可以有較強的延展性,厚實的酒體在與水分充分的混合時,
就能帶出甘甜的口感,當內格羅尼的苦味較為延展開來時,味蕾就像是被分散注意力,
喝起來才不會死甜中帶著揮之不去的苦味,反而在苦味之後會是甘甜的風味,
苦也能苦的迷人有深度,因為在苦之後是當水分所帶出的豐富味道,
會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彷彿是劉姥姥進了迪士尼樂園呢~(咦?)
安提卡可說是非常強勁但風味卻又十分迷人的甜香艾酒,
其與肯巴利苦酒的搭配能使厚重的苦味獲得舒緩,
並使內格羅尼帶有豐富的滋味,而高登琴酒的厚實感,
能在攪拌後帶出宜人的甘甜,這就是我調製內格羅尼的選酒首選~
如同我剛所說調製後的狀態,其實會像是一個飽滿的狀態,
因此當調製完成我個人其實不大建議加入冰塊,以免水分的釋出破壞了調製好的平衡。
但這重口味的雞尾酒也不是人人都負擔,這時你就需要一顆能緩緩溶解大冰塊了~
那個弄你的弄你家族有許多的變化,像是
以波本或裸麥取代琴酒的花花公子 "Boulevardier"或是
以龍舌蘭作為基酒,同時使用甜與不甜的香艾酒的"Rosita",還有
以裸麥與不甜香艾酒調製的老夥伴"Old Pal"(這杯後幾篇會登場喔!)
但最令我驚艷的版本是從Sipsmith網站所看到的Sole Gin Negroni
我自己使用的酒譜是
野莓琴酒1又1/3 份
肯巴利苦酒 1 份
甜香艾酒 1份
野莓琴酒的鮮果風味讓肯巴利苦酒的風味獲得了極佳的舒緩,留下像是葡萄柚一般的苦味,
也帶出香艾酒本身的果香,整體口感十分迷人~
若手邊有野莓琴酒非常建議嘗試,因為這樣的調製方法,
非常合適較少喝像內格羅尼這類口味厚重的雞尾酒的人客~可說是一個絕佳的入門款!
而對於重型醉漢們來說又不失這類弄你家族的樂趣~
這樣老嫗能解卻又有陽春白雪般深度的口感的雞尾酒
真是令人溼了又溼了
眼眶啊~~~
其實像這樣口味複雜門檻又高的雞尾酒,喝起來常常令人有種~人生的滋味滴港覺~
酒之所以好喝正是因為它難喝呀~而人生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有經歷過苦痛~
這樣的酒大概就是這個概念吧~
推薦指數:
材料取得難度:★★
大眾化口感: ★★
建議試調: ★★★
個人喜好: ★★★★
下杯預告:沾染到蒼白的色彩 (Obituary Cocktail)
有興趣得知本局第一手消息,請看下方跑馬燈:
米絲阿樂局粉絲頁:可看到本局剛出爐的文章、雞尾酒資訊與相關新聞
醉漢軍團:可看到本局最新商品、調酒知識與經驗交流,想加入的話請洽富陽街羅志祥優~
----------------------------------------------------------------------------
延伸推薦:米絲阿樂局調酒專賣-精選雞尾酒組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