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三粒臺灣台,接下來為您撥出的是黃金夜總會(喂!皇家啦)
酒名: 薇絲朋 (Vesper)
頁數:122
酒譜:
3 OZ.(90ml)琴酒
1 OZ.(30ml)伏特加
0.5 OZ.(15ml) 白麗葉酒
調製方法:
加冰搖盪。濾去冰塊以雞尾酒杯盛裝,以大片的檸檬皮捲作為裝飾。
這杯酒句說是由倫敦的公爵飯店前調酒師─吉爾伯特普雷迪為伊恩佛萊明所調製的,
而伊恩便將這杯酒寫入他於1951年的一本007小說《皇家夜總會》當中:
"一杯馬丁尼" 他這麼說著,"要用較深的碟形香檳杯盛裝......"
"歐~先等等!三份的高登琴酒,一份伏特加,半份麗葉酒。
並且要搖得十分得宜,直至完全冰透,然後加上一大片的檸檬皮,這樣了解嗎?"
關於薇絲朋 (Vesper):
伊恩佛萊明的小說《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首次發表於1953年
(但美國雞尾酒博物館書上是寫1951年)。而這也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007系列首部作品。
作者伊恩本人就曾在二戰時期從事情報工作,是傳說中的間諜來著,也曾擔任過編輯與記者。
所以文筆不錯的他,在戰後就以自身經歷創作出一系列的詹姆士·龐德。
(主題曲這時候就要cue下去~)
更多關於黃金夜總會...不是!是皇家夜總會以及零零漆請看舊文複習一下。
而根據維基百科的紀錄,小說中龐德首次點這杯酒時,與侍者對話是這樣的~
"A dry martini," [Bond] said. "One. In a deep champagne goblet."
"一杯辛口馬丁尼"龐德這麼說著,"要用較深的碟形香檳杯盛裝。"
"Oui, monsieur."
"好的。先生。"
"Just a moment. Three measures of Gordon's, one of vodka, half a measure of Kina Lillet.
Shake it very well until it's ice-cold, then add a large thin slice of lemon peel. Got it?"
"先等等!三份的高登琴酒,一份伏特加以及半份的麗葉酒,並且要搖盪地非常得宜,直到冰透,
然後放入一片大片的檸檬皮。這樣聽明白了嗎?"
"Certainly, monsieur." The barman seemed pleased with the idea.
"當然了,先生。而接到點單的調酒師似乎相當對於龐德的這個配方相當驚艷。"
"Gosh, that's certainly a drink," said Leiter.
"好ㄎㄅ!你這杯也要求地太精確了吧~而且講這麼大串中間都不用換氣的ㄛ "
(美國CIA的探員)菲利克斯對龐德這麼說。
Bond laughed. "When I'm...er...concentrating," he explained,
"I never have more than one drink before dinner. But I do like that one to be large and
very strong and very cold and very well-made.I hate small portions of anything,
particularly when they taste bad. This drink's my own invention.
I'm going to patent it when I can think of a good name."
"龐德聽聽笑了起來"當我...嗯...需要聚精會神把血液集中在身體某一處時"他解釋道,
我從不在晚餐前喝超過一杯。但這杯我可以,不僅潮醉漢又潮冰der~
而且這杯酒要美味需要精巧的調製。我討厭一些屎屎尿尿枝微末節的東西,
特別是喝起來還潮男喝的時候。等想到名子時,我一定要把這杯拿去註冊申請專利!"
龐德表示: 噢噢噢(屌面人語氣)~我ㄍㄔ惹菲利克斯~
手裡端的是杯子,心裡想的是馬子~實在好喝威~
—Ian Fleming, Casino Royale, Chapter 7, "Rouge et Noir'
伊恩佛萊明,《皇家夜總會》,第七章,紅與黑。
"幹嘛啊~他以為自己是X教授嗎?" "他怪怪der~聽說還長針眼,眼睛會流汁,不要看他。"
在伊恩筆下的龐德,不僅身手矯健打遍天下無敵手,風流瀟灑迷倒萬千辣女,
就連點酒他都有十足的個人特色。從早期翻拍的電影當中,大家朗朗上口的經典台詞,
給我一杯珍奶半糖少冰「Shaken, not stirred」,到現在不知道是順口溜
還是饒口令式的薇絲朋,朋朋。
甚至是前陣子最夯的Kingsman王的男人(是這樣翻嗎你!)也向007來致敬~
"I'll have a Martini. Gin, not vodka, of course,
stirred for 10 seconds while glancing at an unopened bottle of vermouth."
給我一杯馬丁尼。琴酒,不要伏特加。當然,就只是在瞥一眼沒開瓶香艾酒的時間,只要攪拌十秒鐘。
(因為龐德在小說後期喝的Shaken Martini常常都是Vodka Martini,而根據統計,
他老兄在伊恩寫的小說裡總共點了19杯的伏特加馬丁尼和16杯的琴酒馬丁尼。)
從007到Kingsman,身為乙名紳士,好像不能不懂酒,而喝酒的品味不僅是代表了你這個人,
它更是男人的浪漫來著,就像是一只蝦趴的手錶,一套精美的西裝,一台流線的跑車,
和一場跟兄弟們連線的LOL或是GTA(咦?)。這時請拿著馬丁尼杯擺出你最帥氣的姿勢。
伊恩正是透過這樣的一個連結,來勾勒出筆下龐德的個性。而朋朋這杯酒冷冽而有效
(醉漢講的那一種有效)卻令人不知不覺多喝了好多杯,這樣的特色亦是同時暗指了,
片中這位對於愛情好傻好天真der雙面諜女主角薇絲朋林德(Vesper Lynd),
她危險但又迷人的個人特質~
調製心得:
在上篇的美國雞尾酒博物館中我們就曾提過,麗葉酒以前的味道和現在是不大一樣的,
以前的口味較重,不僅含有較重的奎寧風味,喝起來較苦之外,甜度也較現在的版本來得高。
因此我之前都是以兩倍份量的麗葉酒來調製朋朋,也就是三份的高登琴酒,一份伏特加,
再加上一份的麗葉酒(原版為半份)。更多關於古早版麗葉請看上篇
所以為了比較,使用美國公雞(Cocchi Americano)所調製的部分,我也是先以相同比例來調。
美國公雞是義大利的酒廠,使用阿斯提(Asti)產區的葡萄酒來製作,或許正是因為如此,
所以它保有較強烈與鮮明的草藥及香料特色,像是龍膽草與金雞納樹,但除此之外它也包含
像是苦橙皮或是接骨木花這類較宜人的風味,然後很有義式開胃酒的風格苦甜兼備。
另外,在基酒的選擇部分,為了維持朋朋原始的特色,除非有人特別指定,否則琴酒我都會依小說描述
使用高登琴酒。而且高登是非常典型的英國琴酒,原本的風格偏向較厚重的感覺,因此搭配伏特加
讓整體口味變得較清爽嘟嘟好~而我想這也正是薇絲朋酒譜的用意,讓原本厚重的傳統琴酒風格
能變得清爽,雖醉漢但不inin矣。
伏特加的選用我偏好酒體紮實,富有傳統香氣的伏特加,個人推薦俄羅斯斯丹達以及坎特一號。
檸檬皮則以黃檸檬最佳。琴酒以冷凍品調製最方便操作。
在以相同比例調製後,實驗結果顯示美國公雞的版本會過於甜膩,喝起來平衡度明顯失衡。
因此美國公雞的版本便再嘗試以原始的酒譜比例來調(三份高登,一份坎特一號以及半份的美國公雞),
當喝到這個版本後,只有一種感覺~
朋朋,是妳!!
這才是真正的薇絲朋啊~
整體的感覺就像是一杯特別好喝的馬丁尼,不僅酒體適中,琴酒的香氣也十分得宜,
尤其尾巴鏘鏘好der苦味、藥草風味以及果香非常畫龍點睛,讓整杯酒的層次與耐喝度更加提升,
意圖使人一口接著一口,如同龐德所說的~這杯我很可以~
但如果若用現在的麗葉,以此比例調製,尾段就不會收尾的這麼漂亮,
反而會變成像是從高處往下掉的囧況,並且喝起來會比較像在喝搖盪過的烈酒,
對於多數人來說續喝吸引力就會較低。
而修改過比例的麗葉朋朋,口感像是以麗葉酒來包覆或琴酒於伏特加的辛辣;
美國公雞朋朋則是用其特色來補完搖盪過的琴酒於伏特加之不足與缺點。
薇絲朋這一杯酒可說是較為特殊的一杯酒,因為它的酒譜被記載在小說上,
所以酒譜有種無庸置疑的感覺,除了麗葉酒本身因為酒廠的配方變動而風味有所改變之外,
其他部分開宗明義地指定選用高登琴酒並以搖盪的方式調製,這都是令朋朋獨具特色的原因之一。
而這樣的作法也會令朋朋在調製上需要較多經驗與技巧,才能令混和的均勻度、冰鎮度
以及水份的溶出度,都落在適宜的範圍區間之內,因此這杯酒對於雞尾酒粉們來說,
會特別饒富趣味來著。非常推薦雞尾酒粉們嘗試著去調製或點用這一杯酒來體會看看其中的巧妙。
材料取得難度:★★★★
大眾化口感:★★★
建議試調: ★★★★
個人喜好: ★★★★★
下杯預告: 老廣場 (Vieux Carré)
有興趣得知本局第一手消息,請看下方跑馬燈:
米絲阿樂局粉絲頁:可看到本局剛出爐的文章、雞尾酒資訊與相關新聞